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关于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

  • 分类:政策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5-23 09:4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关于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

【概要描述】

  • 分类:政策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5-23 09:48
  • 访问量:
详情

四川省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

总体方案的通知

川府发〔 2023 〕9 号

 

四川省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江津区、 永川区、綦江区、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人民政府,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 :

现将《 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23 年 3 月 2 日

 

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本方案涉及的川南渝西地区包括四川省的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和重庆市的江津区、永川区、綦江区( 含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总面积4.6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2019.1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2万亿元,是成渝地区除重庆成都双核外区位优势最明显、承载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加快形成带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对成渝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有利于创新区域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有效路径,为跨区域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为加快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创新跨行政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快重点产业全链条布局、集群化发展,强化科创资源整合提升、集成转化,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对外开放协同并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走出全面融合、高效协同、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子,打造带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助力川渝两省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 基本原则。

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围绕协调发展、全面融合,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安全等政策整体设计、衔接配套,做到统一规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切实提高跨区域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创新引领,产业融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携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面构建创新能力突出、协作配套紧密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

生态优先,低碳转型。统筹生态空间管控,统一生态环保标准,完善生态共建共治机制,强化跨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拓宽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改革突破,开放共赢。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难题,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用市场化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激发活力,携手“走出去”、更好“引进来”,不断增强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区域联动,共建共享。坚持重大政策协同、重点领域协作、市场主体联动,突出利益共享,以市场为导向、平台为载体、资本为纽带,强化资源整合、项目共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三) 发展定位。

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带。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加快构建集约高效、动能强劲的融合发展轴带,全面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增强对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发挥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人才集聚优势,聚焦拓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合理分工、高效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携手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优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对接区域重大战略,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为成渝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长江上游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彰显绿色本底和巴蜀特色,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人居品质,突出塑造“山水相依、江城相拥、城景相融”的区域品牌,打造生态价值全面显现、文化魅力充分彰显、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的美丽幸福生活圈。

(四)发展目标。

2025年,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形成,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万亿元左右,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更加高 效,形成食品饮料、汽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取得重要突破。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宜居宜业环境更加优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蓝绿交织 的生态空间形态基本呈现。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显著提高,人才综合集聚度持续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开放合作能级明显提升。开放通道建设成效明显,自 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功能更加完善,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成渝地区比重持续提高,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形成,促进长江上中下游联动开放作用显著增强,全方位区域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地位充分凸显。

—融合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不断深化,跨行政区规划衔接、政策协同、平台共建、项目协作更加高效,要素市场化配置、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创新取得阶段性突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一批可复 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

2035 年,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川南渝西地区引领示范效应全面显现,创新引领、国际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城市吸引力、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全面实现,成为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二、构建融合互补的区域发展布局

统筹优化川南渝西地区空间布局,突出轴带支撑、省际交界地区先行,构建东西联动、南北互通的区域融合发展格局。

(五)构建沿主要通道融合发展轴带。

沿长江发展轴。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渝昆高铁,推动宜宾、泸州、永川、江津等沿江城市联动实施岸线保护开发和航道港口建设,共建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协同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

成渝南线通道发展轴。依托成渝高铁、成渝高速公路等通道,统筹优化内江、自贡、荣昌等沿线城市生产力布局,支撑成渝中部地区崛起,联动成渝双核发展,做强成渝发展主轴节点城市,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

环重庆中心城区发展带。依托重庆三环高速等通道,增强铜梁、大足、綦江、万盛等沿线城市协作,推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共同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功能外溢,不断提升重庆都市圈发展能级。

内自宜发展带。依托成自宜高铁等通道,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促进内江、自贡、宜宾协同建设产业转移集中承载地,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现代产业配套基地。

(六) 支持省际交界地区融合先行示范 。

加快泸永江融合发展。推动泸州、永川、江津在规划统筹、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先行突破,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路径探索,提升对区域优势产业资源的集聚集成和统筹配置能力,打造现代产业集中发展高地,支撑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推动内江荣昌产业协同发展。依托两省市农业高新技术优势和内江、荣昌农业资源,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支持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平台,支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三、建设融合共赢的特色产业体系

按照大产业、细分工的协作模式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构建错位发展、梯度互补、高效协同、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

  • 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培育食品饮料、汽车摩托车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全国唯一“浓香、酱香、清香”白酒产区独特优势支持宜宾、泸 州、江津等地白酒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联动发展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和智能酿造基地带动自贡、荣昌等地原粮种植、设计包装、基酒酿造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优质白酒产业集聚区提高白酒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突出“新能源+智能网联”发展方向强化汽车摩托车产业整零协同支持永川、江津、宜宾提升整车制造水平带动大足、铜梁、内江等地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集聚成链发展提高区域内发动机、电控系统、制动系统等配套率推动新型高效动力电池、无人驾驶等创新突破全面提升汽摩产业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 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为引领强化分工协作、梯度互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增强制造业竞争力融入成渝地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推动宜宾、泸州、自贡、永川、綦江、万盛、荣昌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相互协作配套协同发展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围绕提高装备产品成套能力和基础零配件配套能力推动永川、泸州等地加强数控机床、智能 装备等研发制造支持大足、内江等地推进高端模具等关键基础件产业化加快自贡、綦江、万盛等地节能环保装备提档升级促进宜宾、江津等地轨道交通装备集聚发展协同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聚焦基础材料升级换代、前沿材料抢占高端推动自贡、铜梁等地重点发展有机氟、高分子合成、特种纤维等先进复合材料推动荣昌、内江等地协同建设以陶瓷产业为重点的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基地协同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科学配置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力量建设支持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鼓励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与区域内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区域内高校与国内一流高校深化合作面向产业技术创新需求联手创建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色一流学科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提升西部(重庆) 科学城江津园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服务区域创新能力联合成渝双核探索“研发+转化”新模式协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关键技术协同攻关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页岩气开发等领域核心技术瓶颈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通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通道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一体化打造西南地区重要创新成果集散中心发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推动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培育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
  • 协同承接产业转移。瞄准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布局调整趋势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对接、项目异地流转财税分成、统计指标合理分算等政策体系高标准承接成渝双核、东部沿海地区和境外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等共同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支持宜宾、大足、铜梁、綦江—万盛等争创国家级高新区高标准建设自贡—綦江、合江—江津、荣昌—隆昌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以及内(江)自(贡)合作园区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营造一流承接产业转移环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加大支持力度在市场化、法制化的前提下创新融资模 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将总部运营、研发设计、结算中心等向川南渝西地区布局增强对产业高端要素的吸引和承接能力推动主导 产业向 中高端价值链跃升

四、构筑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

兼顾当前和长远、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快形成立体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 构建内畅外联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川南渝西陆路成网、陆港互联、机场成群的综合立体智慧交通网络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畅通、中线扩能加快建设隆昌至黄桶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叙永至毕节段等项目加快推进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工程、重庆至贵阳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铁路货运量织密城市间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内江至大足、成渝扩容、重庆至合江至叙永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毗邻地区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和农村公路“路网缝合”联合打造长江上游港口群增强泸州港、宜宾港航运服务能力规划建设重庆港永川港区新建集装箱作业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在后续设计、建设、运营管理阶段新建集装箱码头具备条件的可配套建设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畅通危险货物运输通道实施长江干支流航道等级提升等工程增强长江上游航运效能和通航能力优化提升宜宾、泸州等机场运营能力研究推进内江等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研究一批通用机场助力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新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深化跨区域公共交通“一卡通”强化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组织实施重要客货运输领域协同监管提升客货运输服务供给效能
  • 提升能源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坚持电网互联、管道互通、保障互济原则积极推动川渝能源一体化发展推进天府南至铜梁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永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网工程建设补齐跨区域油气管网等设施短板加快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和铜锣峡、黄草峡、牟家坪、老翁场等地下储气库建设实施威远泸州自贡区块页岩气集输干线工程协同开发页岩气资源推动长宁—威远、威远—荣县、永川—荣昌、铜梁—大足、綦江—万盛等区块页岩气规模开发统筹页岩气就近消纳和外输利用着力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向家坝灌区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藻渡水库前期工作深入开展长征渠规划论证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涪江、沱江等重要支流防洪提升工程共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联防联控和应急调度系统增强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 共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健全泛在先进的区域信息通信网络提高5G网络、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推动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等新技术规模化部署推进以“互联网+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白酒行业节点推广应用鼓励参与国家标识解析与标准体系构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建设酒、竹、茶、生 猪等特色产业大数据中心推动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产业基地、西部信息安全谷、西南容灾备份中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等共建共用

五、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通道支撑提升平台能级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联动西部、联通全国、链接全球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 全面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重点加强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科技攻关等领域合作鼓励与东部沿海城市建立产业合作结对关系以联合出资、项目合作、技术支持等方式共建“飞地园区”推动自贡—昆山、铜梁—广州等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 全方位拓展区际合作。深化与成渝双核在开放通道建设、产业统筹布局等方面的协同联动共同提升成渝地区综合竞争力加强与北部湾、滇中、黔中城市群在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协作推动通道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强化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在生态环境保护、制造业转型升级、口岸物流等领域协作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东盟、欧盟在物流交易、跨国供应链、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拓展国际市场鼓励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进自贡彩灯、宜宾竹、铜梁龙、大足石刻等特色文化“走出去”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交流探索建设国别合作园区支持承办重大国际赛事和品牌展会扩大国际活动辐射效应
  • 强化通道和平台支撑。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宜宾、泸州、江津等枢纽节点协作推动綦江、万盛建设渝黔综合服务区提升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协同建设长江上游航运枢纽深化与武汉港、南京港等长江中下游港口合作推动沿海港口在川南渝西地区设立无水港推动各类港口与中欧班列(成渝)协同联动统筹组织货源培育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持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提升宜宾、泸州、江津、永川等综合保税区发展质量支持符合条件地区按程序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 物流中心(B型)

六、形成共建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

坚持保护优先强化系统治理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动生态空间共保、环境协同共治夯实生态本底着力构建“一廊四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 推动生态共保。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实施“两岸青山 . 千里林带”生态工程筑牢长江绿色廊道建设沱江、岷江、綦江、涪江生态带稳固湖泊、水库、渠系、湿地等 生态节点常态化开展岸线生态管护持续实施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线生态修复、岸线生态公园和国有林场林相改造提升等工程支持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推进环境共治。协同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聚焦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加强协同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施空气质量稳定达标行动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重污染天气共同应对机制推进应急响应一体联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共建川渝河长制加大河湖系统保护治理力度持续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协同推动濑溪河、大清流河、大陆溪河、清溪河、马鞍河等跨界水体治理统筹推进流域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总磷污染防治深化沱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 共同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入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强化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统筹规划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中心深入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联合开展老工业城市污染治理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 加强统一管控。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协同制定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强长江、涪江等跨省界河流环境污染治理完善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推动环保设施共建、信息共享、风险共防统一开展环境监管执法实施区域联合立法、联动司法、交叉执法

七、打造有亮点有特色的宜居宜业目的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多层次、跨区域的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近悦远来”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融合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十一) 协同建设西部地区职教高地。充分发挥宜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永川西部职教基地等资源优势打造立足川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高水平职教基地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式一体化发展建立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衔接培养体系争取扩大应用型本科教育规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拓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鼓励校地企联合设立产业学院和实践基地推行“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探索制定中长期青年人才发展规划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二十二)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养老等领域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全面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深化应用持续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在就医购药领域全流程应用推动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促进公租房保障范围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协同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支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让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推进川南渝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完善区域公共文化资源 配置格局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活动、服务、管理等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健身设施共建共享合理配置无障碍设施设备和便民设施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加强应急联动完善重大灾害事件预防处理和紧急救援联动机制统筹毗邻地 120、110服务范围

(二十三)共同打造安逸生活胜地。拓展区域消费空间提升“大竹海”“ 醉美酒乡”“ 河帮菜系”等品牌影响力创建川派餐饮、重庆火锅、彩灯展览等消费新场景打造展现国际时尚范、巴蜀慢生活的特色消费集聚区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积极建设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深度挖掘长江上游生态文化价值、长征沿线红色文化内涵和“三线”工业基地人文底蕴共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持续推动区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文化旅游带建设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运动项目打造西南户外运动聚集区依托西南医科大学等优质医疗资源建设 区域医疗高地推动医疗康复与生态养生、运动康养联动发展打造辐射川渝滇黔的康养融合发展高地

八、探索统筹协调的跨区域融合发展机制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促进要素跨区域合理自由流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更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二十四)携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协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政务服务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探索建立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一体化服务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协同构建跨区域“同标准办事”的服务系统打破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显性隐性壁垒探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案件线索互联互通机制深化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交叉互评、结果互认完善共同认定的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全流程电子化服务推动跨境跨区域合作推进全链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建设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共建跨省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二十五)建立重大政策协同机制。探索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协同性协调产业准入标准逐步消除土地、财税、要素价格等产业配套政策差异支持率先实施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推进服务项目、事项内容、保障标准的对接和统筹探索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财政支出跨行政区结转机制建立跨区域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探索异地办税、区域通办推进金融市场和监管区域一体化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手段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究探索建设用地收储和出让统 一管理加强土地出让政策协同探索开展跨区域、市场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等交易试点创新统计分算方式建立适应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经济指标核算机制推动信用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区域信用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推动信用信息开放共享

(二十六)建立重大事项协作机制。创新规划统一管理机制统筹10市区生态网络、综合交通、城镇发展等规划内容加强各级相关规划衔接实行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毗邻地区等重点区域合作规划联合立项、联合编制、联合审批建立统一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规划成果信息互通、归 集共享建立项目协同实施机制研究制定统一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支持异地受理跨区域共建项目审批和核准建立标准统一的合作共建项目储备库,推动重大项目跨区域跨部门定期协商调度.探索优化跨区域重大线性工程审批环节,建立线性工程穿越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的协调机制,建立优先保障清单和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建立平台合作共建机制,支持联合组建跨行政区领导小组、联席会、理事会等,探索委托管理、联合组建管委会、合资成立管理公司等管理运营方式

(二十七)建立市场主体联动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跨行政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加强优势资源整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政策叠加、体制机制共用、服务体系共建支持合作共建园区内市场主体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在市场化、法制化的前提下探索推动航空、航运等领域企业通过共同出资、互相持股等模式统一组织实施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央企业、大型地方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区域性总部鼓励民营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区域内项目建设支持泸州—江津、内江—荣昌等协同发展民营经济引导相关行业组织、商会等开展多领域跨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推进 合力

九、加强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各级政府职责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协同实施保障机制确保总体方案主要目标顺利实现

(二十八)加强组织实施。有关市区(开发区)要落实融合发展主体责任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专项推进方案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落实轮值举办川南渝西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推动融合发展重点工作组建联合办公室承担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日常工作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协调推进实施重大政策、项目、改革发挥川渝合作工作机制作用省市层面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布局、机制创新等给予积极支持适时组织开展联合督导和评估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区域融合发展形成的经验做法有序向重庆市南川区、四川省乐山市等周边有条件的地区复制推广

(二十九)加大指导支持。加强与西部大开发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对接推动解决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对外开放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等跨区域、跨领域的问题两省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的指导协调把川南渝西地区作为本领域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地在重点项目、产业扶持、资源配置、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将有助于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的重大项 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纳入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

相关信息

上一页
1
2
...
12

网站样式

网站样式

发布时间:2023-04-27 17:45:04

2023 企优优信息技术服务(重庆)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300455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重庆 营业执照 SEO标签